【清華首頁】跨院博學生團隊獲中鼎教育基金會與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第三屆「2023 永續生活實驗室獎」第二名及「永續淨零獎」

利用鋼渣來養藻,除了化廢為寶,還能減碳救地球!🌎

本校陳鴻文教授所指導的跨院國際博士班團隊「Carbon Eater」,參加由中鼎教育基金會與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舉辦的第三屆「2023 永續生活實驗室獎」競賽,以「藻類利用鋼渣達到固碳之效益」專案,從62支報名隊伍中脫穎而出,榮獲第二名及「永續淨零獎」。

「Carbon Eater」隊長林雲貂表示,當藻類進行光合作用時🌱,會將大氣中的二氧化碳轉化為有機化合物,成為藻類的養分,這就是生物固碳。團隊研究發現,鋼鐵業產生的廢棄物「鋼渣」,富含鐵、鈣、鎂等多種金屬元素,可作為藻類生長的養分,提高藻類生長速率及固碳能力。

✨團隊實際製作「鋼渣魚礁」,來進行淡水微藻固碳實驗,結果證實十分有效。也讓被稱為排碳大戶的鋼鐵業有機會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甚至達到碳中和的目標。

為了讓「生活實驗室」理念發揮到極致💪,團隊也選用了一般水族箱常見的水生植物金魚草,以及生活中隨手可得的物品,如寶特瓶來進行養藻實驗。人人都可以加入「固碳」運動的行列,為拯救地球奉獻一份力量。

「Carbon Eater」團隊成員林雲貂、林志富、鍾明心、沙美莉專長橫跨科技法律、分析與環境科學、材料科學工程及科技管理等領域。他們也特別感謝工科系王翔郁教授及生質能與再生能源實驗室李智傑同學提供養藻的專業技術支援,讓這項跨領域專案為永續發展盡一份心力。

 

Carbon Eater榮獲永續生活實驗室獎第二名。左起材料系博士生沙美莉、跨院國際博士生林雲貂、頒獎人中鼎教育基金會簡又新董事長、跨院國際博士生林志富、鍾明心。 團隊特別感謝工科系王翔郁教授及生質能與再生能源實驗室李智傑同學提供養藻的專業技術支援。左起跨院國際博士生鍾明心、林志富、林雲貂、材料系博士生沙美莉、工程與系統科學系博士生李智傑。
團隊活用生活實驗室概念,用隨手可得的材料進行養藻實驗及檢測。 團隊使用鋼渣製成的人工魚礁成品,可幫助藻類生長。
Carbon Eater榮獲永續生活實驗室獎永續淨零獎。左起材料系博士生沙美莉、跨院國際博士生林雲貂、頒獎人學界代表葉欣誠教授、跨院國際博士生林志富、鍾明心。 團隊活用生活實驗室概念,用隨手可得的材料進行養藻實驗及檢測。
 
團隊使用鋼渣製成的人工魚礁成品。